浙江传媒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走在传播科研的前端

——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张解放谈智能传播技术
   期次:第346期      查看:131   

这篇文章介绍了电子信息学院申请设立媒体智能传播技术研究实验室,以提高在理论研究、技术研究、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推进力度,加强对数字电视技术、智能媒体生产技术等的研究。实验室将采取开放的合作模式,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并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开展研究工作。该实验室的设立将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问题和学生的就业问题。



  现今社会正在从大众传播时代迈向智能传播时代,伴随着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体也从传统形式的媒体演变为新一代的富媒
体。 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更多媒体传播人才,电子信息学院在新的学期里成功申请设立“媒体智能传播技术研究实验室”。据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张解放介绍,“媒体智能传播技术研究实验室”是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 积极开展智能广播电视网和媒体融合等技术的基础理论及核心技术研究所开展的一项科研项目 。 而设立“媒体智能传播技术研究实验室”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驱动媒体传播, 并以此致力于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 传媒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我国的广电行业面临新一次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变革。 需要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各环节的优势,加大在理论研究、技术研究、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推进力度。 不断完善和提升“行业管理、公共服务、媒体传播、融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我校的相关团队正在对新一代的数字电视技术、智能媒体生产技术、智能编解码技术、智能传播技术、智能媒体发布技术等展开研究。 在这个融合发展的元年里,传统媒体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因此,媒体智能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此紧密相连。 而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更是要与之步调一致。社会缺乏什么,就要培养什么样的技术和人才。 我校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 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当前,学校正处在“申硕”和“升格大学”的历史关键时期,急需整合相关资源,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非常迫切。 电子信息学院作为学校唯一一个理工类的学院,对于科研的建设更是放在首要位置。 历年来,学院所申报的各项重点课程和研究项目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而这个项目的成立不仅仅对于学院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还是一个发展的机遇。

    为“媒体智能传播技术研究实验室”的建立,在设立之初,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对此也十分重视。建设本实验室,是在提升广电行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是对提升浙江传媒学院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建设水平,以及整个工科的办学水平,服务行业的能力,形成学科特色,为行业培养人才,非常重要。不论是从学校师资力量的支持,还是人才的培养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据了解,实验室依托的电子信息学院与新媒体学院拥有省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和“交互媒体技术”,近三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广电总局科技项目3项、省基金项目6项,省科技厅项目15项、横向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达500多万元。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创新奖三等奖一项,省级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省级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三等奖一项,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三等奖一项,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成果应用与技术革新类三等奖一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5篇,授权发明专利13个,出版著作(教材)6部。科研设备先进,在硬实力方面拥有总资产达2000余万元的科研创新平台。

  张解放告诉记者,该项目下一步的建设目标就是积极组建科研团队,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能够大胆地提出创新构想,勇于实践,努力克服困难,发扬浙传人的精神。针对媒体智能传播研究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学院对此也作出了一系列人事的变动和改革。实验室将设立学术委员会,聘请校外行内专家组成,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大型学术活动等作出指导和审定。除此之外,还引进了具有正高职称、博士学历的学科带头人12名以及812名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或有突出科研成果的青年学者,并为高层次引进人员提供特殊津贴,提供科研平台和科研启动经费,实验场地,对引进人才的具体工作开展工作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支持引进人才在科研项目申报、平台建设等方

面工作,在同等条件下,支持优先申报。还有由实验室出面,向学校争取过渡生活用房,为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提供便利。

  其次是对人才的挖掘和培养,鼓励学生多创新,善于利用现有的资源,应对当下社会形势发展,积极参与到媒体智能传播技术的研究发展中来。实验室常设“智能编解码、媒体信息智能感知、媒体内容安全和智能传播平台”四个研究小组,并将采取开放的合作模式,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实验室将加入广电总局NGB的相关工作组,与浙江传媒学院其它研究团队共同开展研究工作。不仅仅如此,实验室还将联合广科院、规划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相关单位的团队,和杭州当虹科技、华栖云、华数等有线网络公司、电视台、新媒体机构合作等公司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工作。这个项目的建立不仅能够为技术革新提供支持力量,也能挖掘促进人才填补空缺。因此,“媒体智能传播技术研究实验室”的设立对当下科研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例如制定相关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并对此提供支撑。该项目不仅能够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更是能解决目前学生的就业问题。

  对于“媒体智能传播技术”而言,这门技术现今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对于社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价值和发掘潜力。而对应电子信息学院来说,引进和发展这门技术是学院近年来在科研建设上的一大重要突破口。除了年初所申报创建的几门一流学科而外,“媒体智能传播技术研究实验室”的设立成为了学院新一学期工作的重点,陆续的一些工作也将会逐渐展开。例如确立近期的研究方向,创建研究项目,组建一流科研团队等等工作。

  张解放说,对于这些工作,学院上下都会加以重视,认真做好每一步的工作,脚踏实地地去完成要求指标,将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技术理论和实践成果展现出来,务求做到创新与实用为一体。相信不久,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被发掘,有更多令浙传人骄傲的科研成果被推出,而电子信息学院的发展也会迎来一个新纪元。

 

浙江传媒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477次访问,全刊已有2565319次访问